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其竞争的焦点在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目前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各国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其培养质量的高低关乎教育改革的成败。世界各国为此展开的大量有关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培训)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新加坡MP项目、英国教师的ICT培训等都在此过程中作出了必要的贡献。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就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相继出台了相关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颁布《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美国先后两次修订完善《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英国颁布《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14年颁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等。 许多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教育应渗透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理念。职前教师培养的质量将在教师教育中发挥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并将直接影响在职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世界各国为此展开关于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是提升教学质量、转变学习方式、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杠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质量。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对师范生进行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之适应时代对教师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量表(Pre-service Teachers'ICT Competency Scale,PTICTCS)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正测问卷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基本技术素养(17个项目)、技术支持学习(18个项目)、技术支持教学(26个项目),合计61个题项,见表1。问卷采用五点量表法:很不符合1分,不太符合2分,一般3分,比较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分数越高,表明师范生在该维度的能力水平越高。

基本技术素养

FA1意识态度
A1我喜欢学习一些信息技术新应用
A2我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A3我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经验和新发现
A4我至少有一个喜欢的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学习频道、在线期刊等,并在持续学习
A5我会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学习

FA2技术环境
A6我能熟练操作教室里配置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A7我能够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A8我能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演示文稿、电子表格等)
A9我能够熟练操作至少一种适用于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或学习辅助工具
A10我能够熟练应用至少一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A11我能够熟练应用至少一种音视频编辑软件
A12我能够熟练应用至少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如QQ、微博、博客、微信等)
A13我够熟练应用至少一种网络存储工具
A14我能够熟练应用一种网络学习平台

FA3信息责任
A15我尊重知识产权,我引用他人材料时,总会明确、规范地注明
A16我具备信息安全法律意识,不会非法获取他人信息或传播虚假、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
A17在网络互动中,我能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交流环境

技术支持学习

FB1自主学习
B1当学习遇到问题时,我通常可以运用技术手段获得有效支持
B2在面对网上大量资源时,我能够甄别并筛选出所需资源
B3我能够追踪专业发展前沿,积累体现专业视野的关键线索(如本专业的关键人物、关键会议、关键社区、关键期刊等)
B4我的学习或任务完成进度不会受无关信息或交流的干扰
B5我能够使用技术工具(如时间管理、信息管理的小软件)来加强自律
B6我经常利用技术工具(如云笔记、电子档案,以及其他有助于知识管理的工具)规划并记录学习过程,存储学习成果
B7我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支持理性反思

FB2交流协作
B8我能够在多种信息化环境中与学伴们顺畅交流
B9为促进有效协作,我能够与相关参与者共同约定清晰的协作规则(如各自责任、交流时间、应用工具、协作策略等)
B10我能够自觉遵守协作规则,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协作交流
B11我能够利用技术工具开展互评,促进协作效果

FB3研究创新
B12我能够运用思维工具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B13我能够借助技术工具对事物进行理性全面的分析
B14为了论述或解释事情,我能够充分利用技术工具(如在线问卷系统、调查系统)等收集数据
B15我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合理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B16我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总结、预测
B17我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化环境,创造性地设计解决方案
B18我能根据项目需要,利用技术工具设计与制作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如海报、宣传视频、数字故事、立体模型等)

技术支持教学

FC1资源准备
C1我能够按照技术要求,熟练制作数字教育资源0.526 0.499
C2在制作数字教育资源前,我能够从有效支持教学的角度审慎设计0.624 0.543
C3我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判断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劣0.649 0.553
C4我能够对他人制作的数字教育资源提出针对性地改进建议0.625 0.561
C5我能够有意识地规划和丰富个人数字教育资源库0.695 0.588
C6我能够根据备份、分享、协作的需要,合理选用技术工具管理数字教育资源0.715 0.596
C7我知道不同类型的技术工具(包括学习网站、APP等)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
C8我能够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合理选用技术工具

FC2过程设计
C9我能够完整陈述至少两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WebQuest、MiniQuest、混合学习等)
C10我能够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是如何支持课堂教学的优化
C11我能够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或移动环境下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
C12我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等条件,选择或整合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C13我知道如何运用教学媒体支持不同环节的教学
C14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得到教师和学伴们的认可
C15我能够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C16我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会考虑到学习者可能的不同(如水平、风格等)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C17我能够为学习者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支持工具(如学习指南、学习流程图、思考模板等)
C18我能够举例说明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C19我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设计能够兼顾过程性与个性化的评价方案
C20我能够根据要评价的内容或过程,合理选择、改造或开发适宜的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问卷等)

FC3实践储备
C21我清晰地知道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干预(如助学、监控、管理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C22在观课时(包括真实课堂或课堂实录),我的评课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教师等)
C23我掌握了至少一种分析课堂教学(包括现场与实录)的方法
C24在他人(如代教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能有针对性地观察并利用技术手段收集过程性数据
C25在对他人的课堂进行分析时,我能够依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措施
C26我能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中顺利实施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模型分为三个方面9个维度,即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三大维度。其中,基础技术素养是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的前置能力,包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必备的软/硬件及平台等的掌握情况、基本的信息责任。技术支持学习是师范生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21世纪人才应该掌握的技能,属于可迁移能力,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交流协作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技术支持教学是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应该掌握的职业技能,包括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备、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基础技术素养包括意识态度、技术环境、信息责任三个维度。(1)意识态度:指理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作用,具有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2)技术环境:指对教/学相关的设备、软件、硬件、平台等的掌握情况,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办公软件、教/学辅助工具、图像/音视频处理软件、网络平台与工具等。(3)信息责任:指与信息安全及信息道德相关的能力,从规范自我与引导他人两个角度进行了考量,是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的体现。

技术支持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研究创新三个维度。(1)自主学习: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涉及技术丰富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如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自我反思监控等,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率。(2)交流协作:指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真实问题,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师、同伴、专家等有效交流、协作的能力,并且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开展团队互评与反思,通过高质量的合作营造学习共同体氛围。(3)研究创新:指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与恰当的技术工具,发现并分析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够针对问题,搜集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与开发原创性作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包括资源准备、过程设计、实践储备三个维度。(1)资源准备:指根据预设的教学情境,规划、制作、评价、优化、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能力。(2)过程设计:指完成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所需掌握的能力,包括对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的应用模型、原则方法、活动策略以及评价方法和相关工具等的把握。(3)实践储备:指真实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掌握的应用技能,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过程跟踪、评价、干预等的能力。

参考文献:
闫寒冰,李笑樱,任友群.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的开发与验证[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1):98-106.DOI:10.13811/j.cnki.eer.2018.01.014.
孙婷.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