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助

自我控制(能力)训练方法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和情绪,使之与自我目标相一致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个体心理中最具价值、最强大的一种适应能力,个体最幸福健康的情况是可以控制自身行为去适应环境,达到自我与环境间的最好关系(Rothbaum et al.,1982)。Mischel认为自我控制是...

阅读(689)赞 (5)

宽恕到底是什么?

一、概念定义 宽恕本身是社会影响和人格力量对敌意等负性情绪调节的心理过程,也可以把它视为人对负性情绪的一种应对策略,纵然在某些情境中,它的出发点全然是出于调节自我负性情绪的目的,其调整的依据、外在表现和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是符合道德的,其后果是利于社会和他人的。 二、概念区分 (一...

阅读(412)赞 (7)

疫情隔离期间心理/情绪调节技巧

有研究发现,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精神健康水平下降,尤其是医学隔离人员睡眠质量和自主隔离人员情绪状态均受到了较大程度影响。还有调查显示,集中隔离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超过10%(分别为11.87%和10.93%)。 怎么办? 一是调整认知。对隔离负面的主观感知使被隔离人员焦虑、抑郁...

阅读(765)赞 (3)

压力应对小口诀

ABC认知管理技术:美国心理学家Ellis提出了ABC理论,A是外界刺激,B是信念评价,C是反应结果。他认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认知评价选择不同的反应结果。 小口诀 外事他人与环境, 有时顺来有时拧, 抱怨嗔恨无益处, 自我反思才有用。 风霜雨雪不能避, 春夏秋冬...

阅读(1145)赞 (10)

情侣通过情节模拟获得安全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压力事件或困境,此时会向身边的亲密伴侣寻求亲近和帮助,如果伴侣在身边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压力或困境的感受便会得到缓解,获得安全感。 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对象的可得与反应性,获得依恋安全感。 前瞻性信息加工指的是对未来可...

阅读(1232)赞 (1)

标准正念训练材料

接下来我们要做一项小练习,这个练习源自一项风靡世界的心智训练课程,这类课程被广泛运用于医疗、教育,商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己有的科学研究发现,只是简单地训练我们的注意力观察自己的一些身心现象,就可能有助于我们的头脑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请你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认真跟随指导语去做。 叮…...

阅读(1049)赞 (1)

情感虐待关系(emotionally abusive relationship)的20个信号

情感虐待关系(emotionally abusive relationship)的20个信号 1.你的伴侣经常有意在别人面前让你尴尬。 2.你的伴侣批评你所做的一切,不断指出你的缺点,让你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3.你的伴侣利用你讲述不合适的笑话。 4.你的伴侣试图控制你所做的每...

阅读(1686)赞 (1)

如何健康地进行情绪宣泄呢?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爸爸被老板批评了,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找个理由批评了妈妈一顿;妈妈很恼火,找个借口教育了儿子;儿子也不高兴,抓住家中的小狗打了几巴掌。这个故事说的是人们受到挫折后会找个“替罪羊”宣泄一下。 根据对国内某大型心理设备供应商的调查, 心理宣泄设备已成为了当前心理咨询...

阅读(1220)赞 (2)

新冠肺炎疫情不良情绪应对及测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很明显,新冠肺炎感染的肺炎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发生时,情绪问题最为突出,居各类问题的第一位,其中...

阅读(2070)赞 (1)

被冒犯后,选择宽恕还是报复呢?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人发生冲突,甚至受到伤害。作为“被冒犯者”,怎么办呢?宽恕?报复?或是其他? 有研究发现,宽恕能够帮助被冒犯者获得内心的平复。例如,有助于从情绪伤痛中恢复过来,能够提升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自尊水平,能够降低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还有助于生理健康。 还有研...

阅读(1646)赞 (3)

表情识别(察言观色),很重要

面部表情是表达和理解情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甚至认为存在基本的、普遍通用的面孔表情——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都有类似的表情。 有研究发现,面部表情的识别具有情境效应,也就是说在不同情形下,人们对同一面部表情的识别会有所不同。这里的情景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

阅读(2278)赞 (3)

要不要说出心里话(是否要倾诉)呢?

一、传统观点认为倾诉和问题讨论可以减轻压力, 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他人分享负面遭遇或者消极情绪并得到对方积极回应的过程中, 个体的情绪得到宣泄并体验到社会支持。情绪和负面遭遇的“分享”往往被认为有利于减少内化问题, 能够减轻抑郁和焦虑。 二、然而有时候问题分享和讨论并非都...

阅读(1365)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