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姿态是则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女士提出来的,是属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重要概念。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提倡人们用成长模式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强调使用个人的内在资源来提升自我价值从而达成一致性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在萨提亚模式中,个人和重要他人的互动模式被称为沟通姿态,即一个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个人将信息赋予意义,传送出去,接收进来,并在内心或外在行为上做出一定的反应。沟通姿态也意味著个人如何辨认出其内心状态和外在行为模式的过程,是个人处理人际互动,以及如何对自我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萨提亚女士认为沟通姿态是来源于人们从小所习惯或是所处于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中父母之间彼此之间的互动模式,是一种求生存的方式,人们也从家庭中学习到了僵化的规则,相信一定要遵循一些来自家庭或社会的规范,否则就无法生存。当我们感觉生存受到威胁时也就是说我们在面临压力情境之下,便自然发生的即时反应,这就是沟通姿态。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正反映著其自我价值、家庭规则与外界如何连结等层面。
萨提亚女士将沟通姿态分为两种:一致型沟通姿态与不一致型沟通姿态。萨提亚女士认为,健康的沟通方式是一致型(congruent)的沟通,个人可以知觉到自己的状况、观察他人的状况并掌握整个情境,具有直接而确实表达感受与思考的自由,重视个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是高自我价值的表现。当一个人采用一致型沟通方式时,能够缓解人际互动的双方彼此间的紧张状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例如,当一个人采用一致型沟通姿态时,就会自觉地为自己的过错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时候个体是在为一个行为道歉而不是为自己的存在或是更深层次的内在去道歉。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用一致型沟通姿态进行批评或评价,这样去沟通,内心的低自我价值感不再那么强烈,反而整个人会因为真诚一致显得很有力量感。因此一致型的沟通姿态正是萨提亚女士所提倡的。与一致型沟通姿态对应的概念则是不一致的沟通姿态。萨提亚将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分为四类,即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不一致型沟通姿态。

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Satir Coping Stances, SCS)

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

1.当有意见分歧时,我常说“就听你的,按你说的来吧”之类的话。
2.当别人犯错时,我会说:“要不是你……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了!”之类的话。
3.当被人指责时,我会立即反过来当面指责对方。
4.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常常会说“你最后一定得听我的……”之类的话。
5.不管别人做了怎样的决定,我都经常说“好啊好啊”之类的话。
6.与人交流时,我很难专注于一个话题上。
7.当别人批评我时,我常常说“请一定原谅我”之类的话。
8.我经常不经意间打断了别人的话题。
9.我常常不清楚朋友们正在聊的话题是什么。
10.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会说“呃,那个,我想到……(与别人谈话不相关的话题)”之类的话。
11.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会突然冒出一个不相干的话题。
12.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会委曲求全。
13.和他人共事中,出现问题时,我常常理直气壮地说“这不是我的错”之类的话。
14.当被指责时,我会对对方说“都是你的错”之类的话。
15.我经常莫名其妙地问身边的人“你们笑什么”之类的话。
16.和他人共事中,当出现问题时,我会训斥他人说:“你是怎么搞的!”之类的话。
17.当和他人意见出现分歧时,我常常会对他人说“必须这么做……”之类的话。
18.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有数据显示……”“从客观情况看……”或之类的话。
19.当说服别人时,我会经常自豪地跟别人说“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之类的话。
20.我常常会对身边的人说:“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之类的话。
21.当他人批评我,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说“这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话。
22.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人要讲逻辑”之类的话。
23.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我们要按规定来,只能或不能做……”之类的话。
24.在和他人交谈中,别人认为我经常回避话题。
25.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会说“今天天气好好啊”或别的任何不相干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6.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某某某(名人)曾经说过……”之类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7.和他人共事中,当出现问题时,我总是说“你什么都做不好”之类的话。
28.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喜欢引用名人经典的话语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9.跟别人交流时,我经常会问“你在说什么”之类的话。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以下是五种沟通姿态的具体内涵。
(1)一致型:采用一致型沟通姿态的人在与人互动时,能够同时关注与觉察到自己、他人与情境,也能内外一致地表达自我,所呈现的状态是非常开放的,这也是属于高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一致性地沟通里,人们会设法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同时,采取沟通方式也属于直接、明确、清楚的,他们能够跟沟通的另一方核实自己心里的假设,也能够考虑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想法、现实及顾虑等。
(2)讨好型:采取讨好型沟通姿态者,在与人际互动中常常会忽略自我,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他人与情境上。他们只会选择尊重他人及情境的状态,但是不会尊重及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属于低自我价值的状态。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开心”之类的话语。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情绪感受上忽略自己,内在自我价值感较低。
(3)指责:指责的沟通姿态者在互动上常会忽略他人,属于低自我价值。此类型恰好与讨好型相反,是以一种不一致的方式来反映社会规条,该社会规条可能为:担心没效率、无意义;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不能接受任何人给予的托辞或侮辱;我们一定不可以软弱,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只好谴责或归罪他人或环境。言语上,“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常用语。行为上,习惯于攻击批判别人,与别人保持距离以维持权威。内心感到孤单。
(4)超理智:超理智的沟通姿态者在互动上常会忽略他人及自己,属于低自我价值。这种类型的人只注重情境、固守原则,毫无人性上的客观,其反映出的社会规条可能为:凡事讲求道理与理论依据,而所谓的成熟就是不受动摇、目不斜视、男女授受不亲、没有七情六欲,别人对他的看法常是严格的、坚持原则、沉闷或具有强迫性。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理,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理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绝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空虚感和疏离感。
(5)打岔:打岔的沟通姿态者在互动上常会忽略自己、他人及情境,属于低自我价值。这类型是超理智的相反面,而其行为表现常呈现出不断地移动状态,倾向于逃避压力以及避免痛苦的情境,无法把注意力专注地放在一个主题上或一件事情上,并且会一直改变想法,想同时做无数的活动,社会上常描述此类型者具有自发性,且对事情抱持兴致勃勃的态度。而且永远抓不住重点,习惯于插嘴和打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者根本答非所问。他们的内心焦虑、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心,还常被人误解。

参考文献;
周明. 大学生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之关系研究[D]. 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