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学者Denollet在多年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发现,那些经常体验到忧郁、沮丧、愤慈、优虑等负性情绪、且在社会交往方面压抑自己情感表达的患者,其死亡率是对照人群的4倍。Denollet将此类行为模式称为D型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又称“忧郁人格”或“忧伤人格”),归纳为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 NA)和社交压抑(Social inhibition, SI)两个特征。消极情感是指倾向于跨时间和情境的表达消极情绪,例如:烦躁不安、焦虑和易怒。高消极情感的个体对自身有一个负面的观点,并且用悲观的视角看待世界。社会抑制是指个体因为害怕拒绝而在社会交往中抑制情绪和行为的表达。高社会抑制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感到不安全、紧张、拘谨。值得注意的是,Denollet多次强调,D型人格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

2006年,中国大陆首次引入D型人格量表(DS 14),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荷兰提尔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完成了DS14的中英文版修订。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NA是0.92,SI是0.79:结构效度符合两因素的理论构想。

DS-14(Type D Personality Scale, D型人格量表)
0完全不符合、1基本不符合、2中立、3基本符合、4完全符合
1.我善于与人打交道。
2.我常常为一些琐事而小题大做。
3.我常常与陌生人交谈。
4.我经常感到不开心。
5.我经常感到烦躁不安。
6.与人交往时,我常常感到很拘谨。
7.我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悲观的。
8.我觉得很难打开话题。
9.我常常心情不好。
10.我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人。
11.我较喜欢与人保持距离。
12.我常常忧心忡忡。
13.我经常感到闷闷不乐。
14.跟别人相处时,我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黄彦科对社区的研究: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某一社区人群,1635人参与研究,平均年龄48.6士15.4岁。其中男性有1025人,平均年龄为48.8士15.5岁;女性有610人,平均年龄为48.1±15.2岁,男女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随机抽取100名受试2周后进行重测。
D型人格量表在荷兰使用时,以常模量表分数的中数为分界点,NA和SI得分均大于或等于分界点的受测者,被认为具有D型人格倾向。由于我国常模尚未确立,所以,采用样本中数作为划分标准更合适。本研究采用所有样本的中数为标准(NA>=6且SI>=9)筛选D型人格。

对D型人格干预措施的主要目标和心理咨询的类型集中于提高情绪状态;提高人际功能;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行为。针对此,提出以下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基于抑郁的认知模型,是一个具有时间限制和关注当时的理论。认知疗法的核心是区分自身的消极思想、观点、设想和信仰及与未来有关的情绪和功能。认知疗法的前提是:(1)重要的相互关系存在于当下情况(有心脏病)、思想(我的生活毫无价值)和情绪(感到抑郁或焦虑);(2)改变这些不良的想法和行为。认知疗法的基础是认知重组,区分不良的无意识思想和重组现实的适应的认知。通过区分无意识思想和客观感受,并从这些情绪中分离而达到效果。CBT对有广泛的负面的情绪的D型性格的病人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因为他们体验了情绪困扰及不良健康状况的增加。认知行为疗法针对D型的社会抑制,这源于社会抑制的组成成分。因此,认知疗法对D型病人是尤其有效的,因为它可以对与消极情感和社会抑制有关的情感的和社会困难起作用。
正念认知疗法(MBCT)
Kabat Zinn以认知疗法为基础,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不关注思想内容的改变,强调的是改变意识及思想的关联。正念认知疗法的目的是提高病人对思想和感觉的意识。正念训练能够帮助患者从错误的思维模式中脱离出来,将发生的症状看成精神事件而不是现实的有效反应。D型患者使用MBCT更有利,感觉更舒服。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与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
人际关系治疗(IPT)
IPT是一种简洁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郁障碍干预。IPT建立在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在抑郁中强调当前社会和人际关系,在治疗中表现出比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更有效,降低了病人的忧郁水平。IPT在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和低水平社会支持的D型人格中可能特别有用。
自信心训练
D型个体通常表现为被动应对压力,采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如顺从或退缩。社会期望与自信有关,D型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害怕被拒绝,表现为退让和社交焦虑。自信心训练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患者较少了社交焦虑,并提高了社交技能。
此外,据研究发现,D型具有与健康有关的不利行为及生活方式,那么D型个体需要经常运动锻炼身体、戒烟等,养成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于肖楠,张建新.D型人格量表(DS14)在中国两所大学生样本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5):313-316.
郑慧敏. 大学生D型人格与心理压力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黄彦科. D型人格量表中文版的编制及其在社区人群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