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人们基本生活与社会活动常用的场域。在社区生态系统下人们时常会面临冲突、冒犯或不公平待遇,在经历或体验这些之后,人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报复、逃避、敌意、宽恕等。研究发现选择宽恕能促进个人的健康幸福,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宽恕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与行为现象,目前学界对其的界定并未取得一致的认可,各有侧重、内容多样,从认知、情绪、行为倾向、动机等各个方面予以考察。在汉语中,“宽恕”与“恕道”同义,它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汉语字典(第7版)》对宽恕的解释是“宽容饶恕”,宽容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饶恕指“免于责罚”。

中国社区居民宽恕量表(the Chinese Community Residents' Forgiveness Scale, CCRFS)

7级计分(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

1.对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能放下对他/她的怨恨。
2.我能够体谅曾经伤害过我的人。
3.对曾经发生过的伤害,我能够释然。
4.当有人伤害了我,我会选择原谅他/她。
5.我能不计前嫌地帮助曾经伤害过我的人。
6.我希望伤害过我的人都得到报应。
7.当与人发生了冲突,我会试着理解他/她。
8.当与人发生了矛盾,我能将心比心、以己度人。
9.如果有人伤害了我,我能想到他/她的感受。
10.随着时间推移,我会理解伤害过我的人。
11.尽管受到了他人的伤害,但我仍能替他人着想。
12.当和他人相处中出现问题,我会反思如何解决。
13.我会试着寻找别人与我发生冲突的原因。
14.当与人发生了矛盾,我会反省自己的问题。
15.当有人对我无礼时,我不太会往心里去。
16.对待他人的错误,我从不咄咄逼人。
17.我一直都能做到心宽如海。
18.当别人对我无礼时,我会保持冷静。
19.我从不斤斤计较他人的疏忽与过错。
20.我常以宽容、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通过各种渠道招募社区居民(如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线上宣传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社交网络、现场发放等)。共回收416人,剔除作答速度过快或过慢、规律作答以及陷阱题“我于2月30日出生”等作答不恰当的64人,最终剩余有效样本352人,有效率为84.6%。其中男性107名(占比30.4%),女性244名(占比69.6%)(一人未填写性别);年龄在17~70岁之间(M=41.98,SD=13.84);173人居住在普通商品房小区,88人居住在街坊型,91人居住在单位型、保障性住房、村改居等社区。
饶恕原谅4.03±1.12
推己及人3.83±1.26
洞察省思4.94±1.12
宽广包容4.49±1.15
居民宽恕总分4.32±0.95

参考文献:
杜刚,黄希庭.中国社区居民宽恕量表的研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02):192-199.DOI:10.13718/j.cnki.xdsk.202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