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期望量表(parental education expectation scale)
期望,也可以被称为期待或者预期,对未来的情况有所寄托或有所等待被称之为期望。心理学上对期望的定义倾向于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的一种预测性的认识,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依赖于人们对已有经验和已知信息进行整合组织,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认识的一种可能性。Buck(1991)是这样描述期望的:个体在整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接受当前的刺激对未来所要发生的事情的构想,这种构想同时也是个体对某些事件的一种希望和态度。
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所说的父母期望倾向于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未来所持有的态度和希望,这种预测性的认识包括子女未来的教育成就、职业地位、人际关系等。而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这种父母期望普遍存在。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一种常见的父母期望。张世平(1984)对父母期望的定义是在行为表现以及未来成就地位方面,父母对子女所寄予的期望。Buck认为父母期望是父母根据以往自己获得的经验、学识和思考,对子女的未来做出的一种构想规划和设计(Buck,1991)。赵芳和赵烨烨(2005)对父母期望的定义包括父母对学习成绩,未来学历和职业的信念。宋保忠、蔡小明、杨珏玲和周方(2007)认为父母期望涉及子女的学业成绩、未来的学历、就业、职业和事业的期望。
而父母教育期望就是父母对子女学业方面所持有的认识和期望,父母对子女学业方面成就和表现的信念或判断。侯世昌(2002)曾对父母教育期望的概念做过描述,他认为父母教育期望是父母希望子女接受怎样的教育,最终成效如何上的态度和倾向,其主要研究内容一方面包括子女在学业上的表现,最终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受教育后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则主要包括子女行为上的表现以及人际关系如何。父母教育期望一般是指父母对子女教育水平以及受教育成效的希望和期许。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父母教育期望是指子女最终能够接受何种教育程度的判断。具体表现在父母对子女学业上成绩和最终学历的信念和认识Yamamoto& Holloway,2010)。而本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群体,针对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认为中学生的父母教育期望是父母对子女在学业表现和教育成就上的态度和希望。
Wang 和 Heppner(2002)编制的感知父母期望量表(PPE)测量了三个方面的父母期望,分别是个人成熟度(包括礼貌、责任、自律等),学业表现和成就,以及约会方面的期望。陈紫薇针对父母教育期望的定义采用感知父母期望量表中测量学业表现和成就上期望的部分来测量中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将量表进行翻译、回译等工作最终确定的量表信度系数a为0.85。采用6级计分,从“1完全没有期望”到“6非常强烈的期望”。分数越高,表明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越强烈。
父母教育期望量表(parental education expectation scale)
请根据你感受到父母期望的强烈程度进行选择。1表示完个没有期望,6表示非常强烈的期望。
1.父母希望我的学习成绩能让他们感到骄傲。
2.父母希望我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3.父母希望我能努力学习,将来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4.父母希望我在学业上的表现比其他人好。
5.父母希望我能光宗耀祖。
6.父母希望我能去上他们中意的大学。
7.父母希望我能从事他们理想的职业(如医生、老师等)父母希望我能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
8.父母希望我能学习他们理想的专业。
采用便利取样,于淮北市两所中学选取被试700人,回收有效问卷650份,有效回收率为92.85%,被试年龄范围在12岁到18岁(14.85±1.52岁)。
38.11±9.05
参考文献:
陈紫薇.中学生父母教育期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9.DOI:10.27245/d.cnki.gnjsu.2019.002213.
加入心理学网,获得更多
查找量表、在线测试、分享量表,可加微信:57762787;亦可访问 量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