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社会化行为(emotion socialization behaviors)是指亲子互动中,父母为提高孩子的情绪识别、理解和管理等情绪能力所做出的情绪相关的教养行为,也被称为情绪教养行为。

父母情绪社会化被认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家庭因素,而父母情绪回应又是其中最直接、最典型的影响途径。父母情绪回应通常分为支持性(父母对子女情绪表达的接受、认可等)与非支持型回应(父母对子女情绪表达的否认、惩罚等)两种类型。

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反应与孩子情绪调节是一个“水力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非支持性回应会抑制孩子情绪的表达,增加孩子行为失调的风险。一项针对受虐儿童的研究也支持了“水力模型”,父母以非支持性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消极情绪,会放大孩子的愤怒情绪,是阻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主要原因(据虐待受害者称)。这些孩子常期处于虐待压力环境下,缺少建设性或者适应性的应对策略,消极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最后孩子表现出爆炸性失调的行为,包括在社交上退缩、过度的易怒或行为失常。

家长对孩子消极情绪的非支持性行为,预测着孩子更多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失调。那些因孩子消极反应变得痛苦或者恼怒的父母,孩子在学校往往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对其长期的跟踪研究还发现,这些问题行为随着时间推移不但没有得到缓解,还会因为父母的非支持性回应的累积变得愈发严重。如父母在幼儿两岁时的持续的惩罚回应状态与一年后孩子严重的内化行为密切相关。母亲在孩子两岁时持续的无回应或者惩罚性回应状态,正向预测一年后孩子的低注意力和高负面情绪。

家长对孩子消极情绪的支持性行为,预测着孩子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更强的社会适应性。那些常采用情感安慰回应的宽容性父母,孩子成年时积极情绪的表达频率更高,成年时自我报告的负面情绪更少。同时,母亲和父亲的支持性回应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各自的独特价值。母亲的积极回应正向预测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父亲的积极回应正向预测孩子的社会和学业成就。父母的情感安慰回应和问题解决回应会减少孩子的内化行为,父母情感表达回应,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男孩子在青春期时的认知评价。综上所述,父母的非支持性回应(如:惩罚)使得儿童对情绪未能有正确的认识,最终让孩子失去了提升认识和处理消极情绪能力的机会,导致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而父母支持性回应(如:问题解决回应或情感关注回应),会提高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父母对消极情绪的回应,会对幼儿的同伴接纳造成影响。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开始观察模仿抚养人的社会情感化行为,这也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回应,从婴儿期就开始对孩子同伴交往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家长的积极回应与孩子的高社交技能相关,消极回应与孩子情绪的高消极性相关。而情绪的高消极性,意味着孩子较高的攻击性行为,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意味着孩子经常会因社会交往失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退缩性行为。研究发现,母亲的最小化回应预测孩子较低的社会能力和高水平的社交回避,而母亲的高水平问题解决回应,预测着孩子较高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合作能力。研究发现,那些将父母描述为安慰者和情感讨论者的孩子,更具有合作精神和同情心,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更强,与同龄人的关系也更为紧密。研究者将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回应情况与孩子玩耍时的状态进行对比,发现随着父母支持性回应(问题解决和情感安慰回应)的增加,孩子与朋友协调游戏分享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父母非支持性回应(即惩罚性和忧伤回应)的增加,孩子在自由游戏时负面情绪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情绪表达逐渐减少,最终使得同伴冲突在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消极情绪的支持性回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加强与同伴的亲密程度,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艾森伯格认为,是指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如害怕、焦虑或生气),家长在心理或行为上的应对方式。根据回应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积极/消极),分为支持性和非支持性两类。支持性回应(三种):情感安慰回应、问题解决回应、情绪表达回应。非支持性回应(三种):最小化回应、惩罚回应、忧伤回应。但也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最小化回应在东方文化中,是一种中性回应,不是非支持性回应

举例:如果我的孩子害怕打针,在等打针的时候,他很不舒服,哭得很厉害
支持性
问题解决回应:谈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打针感觉好点,比如深呼吸方式
情感安慰回应:比如打针前抱抱孩子、安慰他,打针后转移孩子注意力
情绪表达回应:让孩子说说他心里现在的感受
非支持性
惩罚回应:告诉孩子不要再哭了,不然就不能出去玩或者看电视了
忧伤回应:感觉孩子很让人丢脸,心理非常不舒服
非支持性/中性 最小化回应 告诉孩子打针是个小事,没必要因为这个事反应强烈

儿童消极情绪回应量表由艾森伯格编制,彭元菊修订,共包含12个幼儿消极情绪的情境,要求家长分别报告在12个情境中出现6种回应方式的可能程度。6种方式分别为惩罚回应、最小化、忧伤反应、问题解决、情感关注、鼓励表达,前三种为非支持性回应类型,后三种为支持性回应类型。该量表在国内应用广泛,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修改后的问卷 cronbach’s 为 0.86)。

儿童消极情绪回应量表(The Coping with Children's Negative Emotions Scale,CCNES)

0不符合
1不确定
2符合

1.孩子因生病不能去吃坝坝宴,也不能到朋友家玩,他非常生气,我会:
(1)把孩子送到房间冷静一下。
(2)对孩子非常生气
(3)帮助他想其他可以和朋友在一起的方式(如,邀请朋友来家里玩)
(4)告诉他没有必要反应太强烈,不能和朋友去玩,这是个小事
(5)让他说出生气和不舒服的感觉,我在旁边听着
(6)安慰孩子,和他一起做些好耍的事情,让他忘了这个伤心事。

2.如果我的孩子从他的玩具车上摔下来。玩具车坏了,所以他很伤心,我:
(1)生他的气
(2)安慰我的孩子,让他忘记这个伤心的事
(3)告诉他回应太强烈了,车坏了就坏了,不用哭得这么伤心
(4)帮我的孩子弄清楚如何修理玩具车。
(5)告诉我的孩子可以哭一会儿
(6)告诉我的孩子不要哭了,不然就不要再骑玩具车了

3.如果我的孩子在哭,是因为不小心把奖品弄丢了,我:
(1)因为他自己不小心弄掉了奖品,还哭,所以生他的气
(2)告诉不用回应这么强烈,掉了奖品只是一个小事,不用哭得这么伤心
(3)问她找了哪些地方,看哪里可以找到
(4)谈论其他快乐的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告诉他可以哭一会儿
(6)告诉他不要哭了,这点东西都保管不好,再哭就回家

4.如果我的孩子害怕打针,在等待轮到他打针的时候,他会变得很不舒服和流泪,我:
(1)告诉她不要再哭了,不然就不能出去耍或者看电视。
(2)让孩子说说他心里现在的感受
(3)告诉他回应太强烈了,打针是个小事
(4)告诉他打针哭是丢脸的
(5)打针前后都安慰他,比如抱抱亲亲他
(6)谈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打针感觉好点(比如放松,这样就不会疼,或者深呼吸)

5.如果我的孩子要我陪他去新朋友家耍,但是我没法陪他一起去,他感到不舒服和紧张,我:
(1)分散我的孩子注意力,告诉他朋友那里很多好耍的玩具
(2)帮助我的孩子想一些他到朋友那里可以做的事情。没有我在,朋友家并不可怕。(例如,带上他最喜欢的书或玩具)
(3)告诉我的孩子这事他想得太严重了,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紧张不安的。
(4)告诉孩子,如果他再闹别扭,他不能再出去了
(5)因为孩子的回应,自己感到烦躁
(6)鼓励我的孩子给我谈谈他的紧张情绪

6.如果我的孩子正和他的朋友一起参加一些幼儿园的班级活动,然后犯一个错误,看上去很尴尬,他快要哭了,我:
(1)安慰我的孩子,让他感觉好点儿
(2)告诉没有必要回应太强烈了,这个事情是个小事。
(3)我自己感到难受和尴尬
(4)告诉我的孩子不能哭,否则我们就直接回家
(5)鼓励我的孩子谈谈他的尴尬感受
(6)告诉我的孩子我帮助他练习,这样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7.如果我的孩子马上要表演节目了,并他感到明显的紧张,我:
(1)帮助我的孩子思考到他上台前能做的事情,(例如,做一些热身,而不是看观众)
(2)和我的孩子想一些放松的事情,让他不会紧张
(3)我会因为孩子情况而焦虑
(4)告诉他,没有必要因为这个事情反应强烈,这个事情是个小事
(5)告诉我的孩子,如果他不冷静下来,我们必须马上离开回家
(6)鼓励我的孩子谈论他的紧张情绪

8.如果我的孩子从朋友那里收到一份不安逸的生日礼物,在朋友面前打开礼物后,明显感到失望和生气,我:
(1)鼓励我的孩子表达他失望的感觉
(2)告诉我的孩子礼物可以和想要这个礼物的孩子交换
(3)因为孩子脾气暴躁而生他的气
(4)告诉我的孩子这个事情是个小事,没有必要回应这么强烈
(5)责备我的孩子对没有照顾到朋友的感情,在朋友面前不懂事
(6)试着通过做些有趣的事情让我的孩子感觉不那么难受

9.如果我的孩子在看了一档恐怖的电视节目后惊慌失措,睡不着觉,我:
(1)鼓励我的孩子谈论她害怕的事情
(2)因为他自己做得错事,而生他的气
(3)告诉我的孩子恐怖片没什么,是个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帮助我的孩子想些可以让他睡觉的办法(例如,带开灯睡觉)
(5)告诉他再不睡,以后就不要看电视
(6)和我的孩子一起做点有趣的事,帮助他忘记是什么吓到了他

10.如果我的孩子在外面玩,看起来很难受。因为其他孩子对他不好,不愿和他玩,我:
(1)我感到不高兴,烦躁
(2)告诉我的孩子如果再哭,我们就马上回家,不要耍了
(3)告诉我的孩子,当他感觉不好的时候哭是可以的
(4)安慰孩子,让他想一些快乐的事情
(5)带孩子离开,或者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加入游戏
(6)告诉我的孩子,这个是个小事,没有必要这么伤心

11.如果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玩耍,有人取笑他,我的孩子流泪,我:
(1)告诉我的孩子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回应如此强烈,没什么大不了
(2)我因为孩子的回应感到不舒服
(3)告诉我的孩子注意自己行为,否则我们就得马上回家。
(4)帮助我的孩子想办法,当其他孩子戏弄他(例如,找其他事情做)
(5)安慰他,跟他玩游戏,让他忘了这个事
(6)鼓励他说出被取笑的感受

12.如果我有个非常害羞的孩子,他在陌生人面前害怕,每当我朋友来看我时,或者我们去看我朋友时,他都不想去,我:
(1)帮助我的孩子想一些办法,让和我的朋友见面不那么可怕,比如(见我朋友时,让他带着最喜欢的玩具去耍)
(2)告诉我的孩子,可以紧张,可以选择呆在自己房间
(3)和我的孩子一起交流,我们可以和我的朋友做的一些开心事情。
(4)因为我孩子的这种行为,心里难受
(5)告诉他必须呆在客厅里,到客厅来接待客人,或者必须跟我去朋友家。
(6)告诉他,他回应太强烈了,还像没长大的孩子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