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力量表(Cultural Intelligence Scale,CIS)
文化智力反映个体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收集处理信息、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行为以适应新文化的 能力,包括元认知、认知、动机和行为四要素。其中元认知、认知文化智力统称为精神文化智 力(mental cultural intelligence)。 元认知包括计划、自我监控和认知策略的运用三要素,与文化智力高度相关。
元认知文化智力是 跨文化初始阶段的能力,计划、自我监控和认知策略的运用有助于个体吸收、学习他人的行为方式,并 将其纳入可理解、可操作的自觉行为。认知策略作用于认知过程,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适 应和社会适应。具有高元认知文化智力的个体在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交往过程中,能够敏感意识到 其他文化的特征,从而自觉修正对不同国家或群体文化的知识模型,调整自己的行为。
认知文化智力是个体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它由判断和决策、归纳推理、社 会知觉、认知弹性和具体文化信息构成。认知文化智力包含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对事物的了解)、 程序性知识(怎么做)、条件性知识(为何这么做、何时做)等。具有高认知文化智力的人善于理解并尊 重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社会行为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等,以及不同文化的经济、法律、社会制度,善于 比较不同文化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现有研究发现认知文化智力差异是外派人员履行特定工作职责、 完成绩效预期、履行监管责任的重要影响要素。
动机文化智力指个体具有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动力和愿望,并受其激励采取有效的适应行为,包 括自觉维护文化规范、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等。自我效能通过自我能力认同作用于心理感觉,从而达到 预期的适应效果,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目标设定把个体适应新文化的需求转变为目标激励,从而促进 成功的感觉;接纳态度、直面挫折、不逃避跨文化冲突的意愿也有助于跨文化情景下的心理稳定。具有高 动机文化智力的人相信自己具有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因而有助于个体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
行为文化智力是指使用适切的语言或者非语言行为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交往的能力,包括自我 表征、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等要素。行为文化智力是认知和动机文化智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没有正确 的认知和动机,个体就不具备高水平的行为文化智力,文化智力也就失去了意义。跨文化背景下个体 会运用形象管理引导他人对自我产生正面评价,获得他人好感。具有高行为文化智力的个体具有良 好的行为弹性,能针对不同情景、不同对象,运用恰当的语言、肢体语言等行为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 流,行为文化智力有助于跨文化适应。
肖芬等人研究修订后量表的 Cronbach’s a系数为0.859,信度系数非常好,证明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修订后的文化智力量表既能较全面地预测国际商务人员的跨文化适应,同时又保证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文化智力对跨文化适应的有效预测为国际化企业的人才选拔、员工招聘、海外派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企业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为国际化和国际商务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智力量表(Cultural Intelligence Scale,CIS)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一般
符合
非常符合
1.我能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并保持高度敏感。
2.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我调整自己的文化常识。
3.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时,我检验自己文化常识的准确性。
4.我了解其他文化的法律和经济体系。
5.我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6.我了解其他文化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如礼仪、婚姻制度等)。
7.我了解其他文化的艺术和艺术作品(如音乐、绘画、手工艺品等)。
8.我了解其他文化的语言规则(如词汇、语法等)。
9.我了解其他文化的非语言行为表达规则(如手势、表情、交际距离等)。
10.我了解跨文化背景下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
11.我了解跨文化背景下与工作相关的职责范围。
12.我了解跨文化背景下与工作相关的绩效目标。
13.我喜欢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
14.我相信自己能够与陌生文化中的当地人进行交往。
15.我确信自己可以处理适应新文化所带来的压力。
16.我喜欢生活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中。
17我相信自己能逐渐习惯不同文化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如购物环境、企业文化等)。
18.我根据跨文化交往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如语音、语调、语速等)。
19.我根据跨文化交往的情境改变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如手势、表情、交际距离等)。
20.我根据跨文化交往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应对冲突(如合作、妥协、让步、回避、竞争等)。
参考文献:
肖芬, & 张建民. (2012). 文化智力:个体差异与跨文化适应关系研究新视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 17-23+143-144.
郅睿.文化启动模式、文化智力与审美对象对审美流畅性、审美愉悦度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9.

加入心理学网,获得更多
无论您想服务网友、查找量表还是在线测试,均可微信:5776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