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源是个人对事件后果将由他人或外界力量控制的普遍期望,包括内控性、机遇和有势力他人三类。内控性的个体往往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能力等内在因素,而机遇、有势力他人的个体往往把生活事件或成功归结于运气、机遇等。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ntemality, Powerful-others and Chance Scale, IPC)是Levenson在1981年,以MianRoter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即I-E量表)为基础编制完成。量表共24道题,分别从内控性(I)、有势力的他人(P)和机遇(C)三个维度测量心理控制源。每道题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很不同意、不同意、不太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很同意,记-3、-2、-1、1、2、3分。三部分可以一起使用,也可以每部分单独使用。每个条目的得分范围在-3-3之间,在计算每个分量表的总分时加上24以抵消负分,每个分量表的总分范围为0-48分。该量表的应用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罪犯、病人、学生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等。该量表由肖莉和陈仲庚引入我国。在王清等人研究中,三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29、0.742、0.811。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ntemality, Powerful-others and Chance Scale, IPC)

A.很不同意B.不同意C.不太同意D.基本同意E.同意F.很同意

1.我能否当上领导主要靠我的能力。
2.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受意外事件所左右。
3.我感到我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是由有势力的人掌握的。
4.我是否出车祸主要取决于我的驾驶技术。
5.我在订计划时,我几乎肯定能实行它
6.碰上倒霉事时,我常常没有机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7.我获得了我所追求的东西通常是因为我走运。
8.尽管我能力不错,但如果我不拉拢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就不可能被委以重任。
9.我拥有朋友的多少取决于我这个人怎么样。
10.我常常发现那些将要发生的注定会发生。
11.我的生活多为那些有势力的人控制。
12.我是否碰上车祸主要是运气的问题。
13.当同那些有权势的团伙发生冲突时,像我这样的人很少能有机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14.照我看来,早早订出计划总不是明智的,因为许多事情都被证明不过是走运或不走运的问题。
15.要想得到想要的东西,我需要讨好比我有权势的人。
16.我能否当官取决于我是否足够走运,在恰当的时间处在恰当的位置。
17.如果重要人物不喜欢我,那我很可能交不上太多朋友。
18.我完全能够主宰我生活中的一切。
19.我一般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
20.我是否会出车祸,主要取决于其它驾驶者。
21.我得到了我所想要的,通常是因为我为之勤奋努力过。
22.为了实行我的计划,我要确信这些计划符合那些权势比我大的人的口味。
23.我的生活由我的行为所决定。
24.我拥有朋友或少主要是命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