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是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包括个体,也可是群体)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反社会行为的一种,严重的攻击,如暴力犯罪、自杀、恐怖主义等,有较大的社会危害。

道德(morality)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道德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关注积极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和安慰,这些我们通常统称为亲社会行为。第二个维度关注给他人造成消极后果的消极行为,被称为抑制的或消极的道德。消极的成分包括违背个体权利和幸福的行为,如打人,和违背公平(插队)。攻击是道德的消极成分。道德判断属于道德认知的范畴,是指从道德方面对某种行为做出的判断,即,个体运用已有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曾钊新, 李建华, 2002)。

中文版的 Murray-Close 编制的攻击的道德判断问卷 (moral reasoning about aggression, 简 称MRA)作为测查工具。 该问卷共包括三种身体攻击情境(即打他人、和他人打架、推搡或挤撞他人)和三种关系攻击情境 (即告诉他人自己不喜欢他/她、捏造关于他人的谎言、排挤他人)。对于每一种情境,被试需要作出两个道德判断:第一,错误性判断,即“你认为这种行为有错吗”。 第二,伤害性判断,即“你认为这种行为会伤害到他们吗”。以被试对三种身体攻击情境的错误性和伤害性判断的平均分作为身体攻击的错误性和伤害性判断得分, 以被试对三种关系攻击情境的错误性和伤害性判断的平均分作为关系攻击的错误性和伤害性判断得分。

对于每一种情境,被试需要作出两个道德判断:(1)你认为这种行为有错吗?被试使用5点量表评定参与攻击行为的错误性,1至5分别代表“毫无错误、仅有一点错误、有一些错误、非常错误、极其错误”。(2)你认为这种行为会伤害到他们吗?被试使用5点量表评定攻击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1至5分别代表“从不、几乎不会、有时会、几乎总是会、总是会”。在姚利研究中,攻击行为的错误性评定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身体攻击,0.77;关系攻击,0.63;攻击行为伤害性评定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身体攻击,0.72;关系攻击,0.65。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都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

攻击行为道德判断问卷(moral reasoning about aggression,MRA)

下面的这些问题是关于你身边常见的一些行为的,请你根据真实感受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在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上划“√”。

  1. 如果你在学校打了其他同学,你认为这样有错吗?
    ①毫无错误 ②仅有一点错误 ③有一些错误 ④非常错误 ⑤极其错误
  2. 如果你打了其他同学,你认为这种行为会伤害到他们吗?
    ①从不 ②几乎不会 ③有时会 ④几乎总是会 ⑤总是会
  3. 如果你告诉朋友,他/她要是不按你的要求做你就不喜欢他/她了,这样做有错吗?
    ①毫无错误 ②仅有一点错误 ③有一些错误 ④非常错误 ⑤极其错误
  4. 如果你告诉朋友,他/她要是不按你的要求做,你就不喜欢他/她了,这种做法会伤害到他/她吗?
    ①从不 ②几乎不会 ③有时会 ④几乎总是会 ⑤总是会
  5. 如果你在学校推搡或挤撞其他同学,这样做有错吗?
    ①毫无错误 ②仅有一点错误 ③有一些错误 ④非常错误 ⑤极其错误
  6. 如果你在学校推搡或挤撞其他同学,这样做会伤害到他们吗?
    ①从不 ②几乎不会 ③有时会 ④几乎总是会 ⑤总是会
  7. 如果你捏造其他同学的谎言,从而使得别人不喜欢他们 ,这样做有错吗?
    ①毫无错误 ②仅有一点错误 ③有一些错误 ④非常错误 ⑤极其错误
  8. 如果你捏造其他同学的谎言,从而使得别人不喜欢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到他们吗?
    ①从不 ②几乎不会 ③有时会 ④几乎总是会 ⑤总是会
  9. 如果在学校和其他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打架),你认为这样有错吗?
    ①毫无错误 ②仅有一点错误 ③有一些错误 ④非常错误 ⑤极其错误
  10. 如果你在学校和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打架),这样做会伤害到他们吗?
    ①从不 ②几乎不会 ③有时会 ④几乎总是会 ⑤总是会
  11. 当对一个同伴生气时,把他排挤出自己所在的团体,你认为这样做有错吗?
    ①毫无错误 ②仅有一点错误 ③有一些错误 ④非常错误 ⑤极其错误
  12. 当对一个同伴生气时,把他排挤出自己所在的团体,这样做会伤害到他吗?
    ①从不 ②几乎不会 ③有时会 ④几乎总是会 ⑤总是会

参考文献:
姚利.儿童青少年价值观,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DOI:10.7666/d.Y1469946.
王美芳,闫秀梅,姚利.儿童青少年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道德判断[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4):3.DOI:CNKI:SUN:ZLCY.0.2010-04-043.
刘美辰.中学生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道德推脱的调节效应[D].四川师范大学[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