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列全国人口死因的第5位,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心理学家Pokorny(1974)是最早给自杀意念下定义的学者,他将自杀意念定义为:个体自身想要结束生命,但一直都没有付出过行动。Beck等人在1972年将自杀意念定义为:近期没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但是有自杀的计划和意愿。Beck等人将自杀意念作为衡量个体是否存在自杀风险的指标(Beck, Steer, & Ranieri, 1988)。我国学者肖水源认为自杀意念是指:个体自身尚未有成形的自杀计划与实际行动,但的确存在明确想杀害自己的意愿(肖水源, 周亮, 徐慧兰, 2005)。

自杀意念就是发生在自杀前的存在于思想但并未付诸于行动的概念状态。其有着不易被发现,存在范围广,缺乏规律,因人而异和个体性等特点。许多大学生可能没有行自杀的行为但其在脑子里已经形成这种想法,有的人只是去想一想,并不打算付诸于行动,但是有的人就已经确定好自杀时间、做好自杀前的准备,等待时机,随时有可能终结自己的生命。不管其有没有准备实施行动,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一类人我们都要密切的观察其行为动态并及时加以开导和制止,通过早期的心理干预和相关措施,将自杀遏制于意念状态。据实验研究分析,自杀意念的产生和社会因素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每时每刻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都有可能使人们产生消极的思想,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的消极思想转变为自杀意念,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于社会舆论影响到的或者本身有抑郁倾向的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防患于未然,竭力挽救其生命,将影响和损失降低。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该量表由夏朝云等人编制,共26个题项,包含四个维度:乐观、睡眠、绝望以及掩饰。掩饰维度为测谎维度,不计入总分,掩饰维度总分超过4分,则该份问卷无效。此量表采取“是”、“否”两点计分,量表得分越高, 自杀意念越强,量表总分大于等于12分,可认为该个体有自杀意念。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

指导语:在这张问卷上印有26 个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一条后的“ 是”或“否”的括弧内选择一个,打上一个“√”。每一条都要回答,问卷无时间限制,但不要拖延太长。
是( )否( )

1、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使我感兴趣的事情。
2、我深信生活对我是残酷的。
3、我时常感到悲观失望。
4、我容易哭或想哭。
5、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6、有时我也讲假话。
7、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是多么美好。
8、我确实缺少自信心。
9、我有时发脾气。
10、我总觉得人生是有价值的。
11、大部分时间,我觉得我还是死了的好。
12、我睡得不安,很容易被吵醒。
13、有时我也会说人家的闲话。
14、有时我觉得我真是毫无用处。
15、偶尔我听了下流的笑话也会发笑。
16、我的前途似乎没有希望。
17、我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18、我醒得太早。
19、我觉得我的生活是失败的。
20、我总是将事情看得严重些。
21、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22、我曾经自杀过。
23、有时我觉得我就要垮了。
24、有些时期我因忧虑而失眠。
25、我曾损坏或遗失过别人的东西。
26、有时我想一死了之,但又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