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研究发现个体先前的自我调节努力会破坏其控制系统与冲动系统的内在平衡性,以至于在随后的控制任务中表现较差。Baumeister等将上述现象称为自我损耗 ( ego depletion) ,并提出了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 (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 。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过程会消耗个体的心理能量或心理资源,而这种能量或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有研究者指出长时间或持续的高度自控会破坏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如节食者由于其对食物的高限制标准,他们必须要经常克制自己的进食冲动,因此导致其自我控制能力的慢性损耗,随后出现“自我调节疲劳” ( self-regulatory fatigue,SRF) 现象。

考察个体的自我调节疲劳可以有效预测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如,Bertrams等研究发现,高特质考试焦虑的被试更容易受到损耗任务的影响而出现状态焦虑,提示特质考试焦虑者由于长期或持久地调节其焦虑情绪,从而出现了自我调节疲劳,以至于在自我调节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自我调节失败; Nes等指出,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在概念上具有包含或者重叠关系,甚至有时自我调节疲劳与自我控制可以互换使用。与自我控制类似,自我调节资源也包含状态性的与特质性的,与冲动性和坚持性都具有密切关联; Dvorak和Simons的研究采用连续任务范式来衡量被试的自我损耗程度,结果发现自我控制特质对自我损耗具有调节作用,即高自我控制特质的个体不容易受到自我损耗任务的影响。

自我损耗或自我调节疲劳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中的连续任务范式,缺乏较为直接的测量自我损耗状态的量表。虽然已有一些量表可以测量自我调节状态,但仍没有确定的、可广泛使用的量表来测量自我调节疲劳状况。因此,Nes等在已有基础上,编制了含18个项目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 ( Self-Regulatory Fatigue Scale,SRF-S) ,并以慢性疾病患者为被试进行施测,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将自我调节疲劳与自我控制和身体疲劳较好地区分开来,更直接准确地评估自我损耗状态。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elf-Regulatory Fatigue Scale,SRF-S)该量表由国外学者Nes等编制而成,共18个条目,在慢性疾病患者中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量表信效度良好,中文版由国内学者王利刚等人翻译引进,并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16个条目,包括认知 ( Cognitive subscale) 、情绪 ( emotional subscale) 和行为 ( behavioral subscale) 3 个分量表组成;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a系数分别为0.84、0.68、0.64、0.69,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1分(非常不同意)-5分(非常同意)/条目。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中文版
下面是对您当前自身状况的描述,请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1 = 非常不同意; 2 = 不同意; 3 = 不确定;4 = 同意; 5 = 非常同意。

1 我感到精力充沛*C
2 我能很轻松地设定目标*C
3 我很难执行我的运动计划 C
4 我有过要破坏某样东西的冲动 B
5 做出决定对我来说不是问题*C
6 我总是想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 B
7 我很容易沮丧 E
8 我试图回避讨论或思考困扰我的事情 B
9 我能很好地处理压力*E
10 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发脾气 B
11 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对我来说很容易 C
12 我很容易哭泣 E
13 记住某事对我来说有困难 C
14 坚持健康的饮食对我来说很容易* E
15 我总是喜怒无常 E
16 我有过要殴打或伤害别人的冲动 B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王利刚,张静怡,王佳,陶婷,樊春雷,高文斌.自我调节疲劳量表中文版测评青年人的效度与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04):290-294.
原小岚.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自我调节疲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20.DOI:10.27272/d.cnki.gshdu.2020.00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