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化,又称心理化,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Fonagy(1991) 提出,是指个体明确地或含蓄地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解释为有意图的心理状态(如个人的欲望、需要、情感、信念和推理)的一种心理过程。心智化的英文可以写做mentalization或mentalizing,前者更注重心智化的结果,后者更偏重心智化的过程。这种能力使得个体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头脑中发生的...
“道德判断”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在他之后有许多学者以道德判断作为研究道德发展的切入点,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科尔伯格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把道德发展作为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道德的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的过程。在科尔伯格的研究中,他经常交替使用道德认知、道德思维、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等概念。对于道德认知,科尔伯格是这...
反思功能(reflective functioning,RF)是指个体推测自己和他人内在心理状态(如感受、愿望、目标、动机等)的能力,是心智化概念的具体化。反思功能问卷-54(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ary-54,RFQ-54)用于成人反思功能的自评工具,衡量受访者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了解程度的过度性或者不足性,...
Nolen-Hoesksema(1991)首次提出反刍思维的概念,是指个体面对冲突事件时,会重复性的思考事情发生的过程,且伴随着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的产生。有学者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该特质的个体会重复性思考困境且容易沉浸于消极情绪中,而且总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以至于沟通和行动能力受限(Conway et al.,2000)。国内学者...
CASEL在对情绪智力研究的基础上,将社会情感能力定义为“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驾驭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负责任地决策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OECD 组织把社会情感能力界定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模式,以及个人在一生中获得社会成果的重要驱动力”它包括实现主体目标、与他人合作和管理情绪所涉及的能力,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
- 1
- 2
- 3
- 4
- ...
- 115
-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