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质量问卷(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Bukowski 和 Hoza(1989)首先探讨了友谊质量这一重要概念。他们认为,友谊质量并非单方面的情感投射或行为表现,而是朋友间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朋友间彼此陪伴和交流的亲密程度。高质量的友谊通常伴随着深度的情感交流和频繁的互动,使双方能够在彼此的生活中找到共鸣和支持。其次,友谊质量还体现在双方解决冲突矛盾的能力水平上。当朋友间出现分歧或冲突时,高质量的友谊往往能够通过沟通、妥协和理解来化解矛盾,从而维护关系的稳定和发展。Berndt(2002)指出,友谊是双方通过一段时间内的积极互动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旨在达成社会情感目标。在此过程中,双方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陪伴、亲密性、情感支持和互助行为。莫书亮等人(2010)在其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友谊质量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他们认为,友谊质量不仅是评价学生友谊发展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反映学生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能否建立健康、稳定的友情关系的关键指标。友谊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同伴关系,更是一种持久且平等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建立在双方的相互欣赏与喜爱之上,使得友谊呈现出独特的双向互动特点。在友谊的关系中,双方能够敞开心扉,进行深入的交流,彼此坦诚相待,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种深入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更使得友谊的纽带更加坚固。同时,友谊还体现出了双方之间的相互支持,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双方都能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挑战(杨丽珠 等, 2012)。朱丽娟等人(2020)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友谊质量不仅仅是儿童与同伴之间情感交流的简单体现,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双方之间亲密关系的深厚程度。友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同伴关系水平,是评估其社交能力、情感表达及人际互动质量的重要标准。
Davis(2013)修订的友谊质量量表,共14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来自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 IPPA)中的同伴信任量表,测量被试对朋友的信任,另外4个项目是Davis(2013)为测量被试对其同伴的付出新加入的项目。该量表用来测量被试与线下一般朋友之间的友谊质量。量表采用7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一个项目为反向计分的项目。量表中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代表被试与线下一般朋友的友谊质量水平,得分越高,友谊质量越高。崔曦曦等人(2016)翻译修订了这个友谊质量量表(FQ)。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友谊质量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是0.94,适用于我国高中生友谊质量的评估。
友谊质量问卷(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下列句子描述了和朋友相处时的情况或感受,请你评定每个叙述,在符合自己情况选项对应的数字上“〇”。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有点不符合
不确定
有点符合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1.我的朋友理解我。
2.我希望有与现在不一样的朋友。
3.我的朋友接纳我。
4.我的朋友会倾听我要诉说的一些事情。
5.我觉得我的朋友都是值得交的。
6.我的朋友为一些事情生气时,我会谅解他们。
7.我的朋友有事情需要倾诉时,他们可以来找我。
8.我尊重我朋友们的意见。
9.我会倾听朋友们要诉说的一些事情。
10.我的朋友们都相当友善。
11.我对一些事情生气时,我的朋友会理解。
12.我有事情需要倾诉时,可以找我的朋友。
13.我信任我的朋友。
14.我的朋友尊重我的想法。

加入心理学网,获得更多
无论您想服务网友、查找量表还是在线测试,均可微信:5776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