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一:
亲子三角关系(parent-child trianglation)又名家庭三角关系,最早于 1966 年由美国心理治疗师 Bowen 提出,Bowen 认为当父母婚姻冲突并关系处于紧张时会无意识地让子女牵扯其中,或子女会主动干预,以减缓家庭的紧张与焦虑、使得家庭情绪系统保持平衡并稳定,这时便形成了亲子三角关系。后续研究者对亲子三角关系的探讨都是基于Bowen 的发现。后来中国台湾学者将亲子三角关系定义为父母发生冲突使得关系紧张时,使用将孩子拉进其关系中的方式以此维系自己的婚姻(郭孟瑜,2003)。对比郭孟瑜和 Bowen 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忽略了一种情况,即子女有可能主动干预父母婚姻的紧张关系。

王美萍和王赵娜(2014)将亲子三角关系定义为:当父母关系紧张时,孩子想要缓冲父母间的冲突关系,被迫或主动参与到其中而形成的“母-子/女-父”三人的关系,是一种负性的亲子关系互动模式。通常包括三个大类和六个亚类,即替罪羊(分为攻击性迂回和支持性迂回)、跨代同盟(分为非固定同盟和固定同盟)和亲职化(分为功能性亲职化和情绪性亲职化)(柴兰芬,2007;杨阳,2011)。替罪羊也叫代罪羔羊,指当婚姻关系紧张时,父母借口关注子女的问题借此逃避互相之间的问题,包括支持性迂回(父母联合起来照顾他们虚弱或生病的孩子)和攻击性迂回(对于孩子不当的行为,父母联合对其进行管教);跨代同盟又称为跨世代联盟,指当婚姻关系紧张时,父母借口指责一方的错误及寻求孩子的支持来回避婚姻问题,包括非固定联盟(子女时而与父亲联盟时而与母亲联盟)和固定联盟(子女长期稳定地与父亲/母亲联盟);亲职化又叫父母化,指子女与父母角色对换,忽视自身需要,过早承担成人责任,包括功能性亲职化(子女承担家务活、照顾家人等)和情绪性亲职化(子女承担照顾安抚家人的情绪等)(杨阳,2011;王美萍,王赵娜,2015)。

版本二:
根据 Bowen 的家庭系统理论,一旦夫妻间的紧张关系出现,小孩最容易被拉入其关系中,用以平缓两人的紧绷状态,形成「父-母-子」的三角关系,使得孩子成为父母不良婚姻关系的牺牲者。有冲突的父母经常否认婚姻关系出了问题,反而把焦点放在孩子的真实问题或假想问题上,让孩子成为父母关系不睦的代罪羔羊,父母藉由创造、维持、恶化孩子的问题让婚姻关系有了假像的团结一致;或父母一方因配偶在情感上的拒绝,促其转进与子女形成支持联盟。而处于父母拉巨争夺战下的子女有时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父母关系中,担负起父母的责任,成为亲职化的子女。 长期陷于父母三角关系中的子女亦即 Bowen 所称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不佳的个体,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平衡思考与感觉,感到焦虑、压力,不易保持情绪平衡。长期处于家庭失功能的状态,家庭成员彼此的界线呈现极端的混淆或疏离,不但其个人发展深受影响,家庭分化水平更会经由代间传递(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再重复上一代的家庭行为模式。因此,唯有了解家庭互动模式对成员的影响,重新检核并修正行为模式,才能避免一再复制病态的家庭运作模式。

Bowen 的概念开启了后续研究对三角关系的探讨,部份研究者并试图延伸三角关系的概念,发展出不同的三角关系运作模式与内涵。例如 Kerr and Bowen(1988)将三角关系的运作分成三种形式,第一种为跨世代联盟(cross-generational coalition),夫妻抢夺小孩与之联盟,第二种是代罪羔羊(scapegoat),视小孩为问题对象,第三种则是亲职化(parentification),意指小孩非常积极介入父母的争吵与问题中(引自张虹雯、郭丽安,民89)。另外 Brotherton(1989)延伸 Bowen 三角关系与家庭投射过程的概念,将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分成代罪羔羊与亲职化两种类型,发展出家庭三角关系量表(Family Triangulation Scale, FTS)。
(1)代罪羔羊
当婚姻关系紧张程度升高时,夫妻藉由将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或对子女发泄情绪,以避免面对夫妻间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代罪羔羊意指子女在「父母争吵时的三角关系运作量表」之代罪羔羊分量表所得的分数,得分愈高表示子女成为代罪羔羊的情形愈严重。
(2)跨世代联盟
当婚姻关系紧张程度升高时,夫妻中对关系较不满意的一方,藉由寻求子女的支持或向子女指责另一方的错误来发泄情绪,藉以避免面对夫妻间的冲突。在本研究中,跨世代联盟意指子女在「父母争吵时的三角关系运作量表」之跨世代分量表所得的分数,得分愈高表示子女跨世代联盟的情形愈严重。
(3)亲职化
当夫妻因无法满足彼此需求,婚姻关系紧张程度升高,子女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父母的婚姻关系中,担负起照顾父母或手足的责任。在本研究中,亲职化意指子女在「父母争吵时的三角关系运作量表」之亲职化分量表所得的分数,得分愈高表示子女亲职化的情形愈严重。

亲子三角关系量表/父母争吵时的三角关系运作量表(parent-child triangulation scale in parents’ marital conflict)

1.我觉得爸妈会吵架都是因为我的关系。
2.照顾爸爸妈妈是我该做的事。
3.当爸妈争吵时,爸爸(或妈妈)会要我和他站到一方。
4.我觉得爸妈会吵架都是他们其中一个人的错。
5.当爸妈争吵时,我觉得我一定要出来和解。
6.爸妈会因为讨论我的问题而吵架。
7.如果我表现的再好一点,那么爸爸妈妈就不会吵架了。
8.当爸妈争吵时,我要帮其中一个人说话。
9.我觉得爸妈会吵架都是我的错。
10.当爸妈争吵时,爸爸(或妈妈)会对我特別的严厉。
11.当爸妈争吵时,爸爸(或妈妈)会觉得我故意和他们作对。
12.当爸妈争吵时,我只能选择和爸爸(或妈妈)站到一方。
13.当爸爸妈妈争吵时,我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14.我经常看到爸妈争吵。
15.当爸妈争吵时,我都只和爸爸(或妈妈)站到一方。
16.爸妈会因为讨论如何管教我而吵架。
17.爸妈对我管得太严了。
18.当爸妈争吵时,我会想很多办法让他们停止吵下去。
19.我很容易就和爸爸(或妈妈)吵架。
20.爸妈吵架时,我就倒霉了。
21.爸妈对我特別严厉。
22.我觉得我有责任要让爸妈不要再吵架了。
23.我觉得我在家中的责任重大。
24.当爸妈争吵时,我很容易就和他们其中一个人吵架。
25.当爸妈争吵时,他们会向我说对方的坏话。
26.我是家中可以解決爸妈争吵的人。
27.爸爸妈妈对待我的方式常常不一样。
28.我需要站出來维持家中的和平。
29.只要我一做错事(例如:打破东西、不乖),爸爸妈妈就会吵架。
30.都是因为他们其中一个人(爸爸或妈妈)不好,他们才会吵架。
31.我只喜欢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个人。
32.我觉得我的家庭不能没有我。
33.照顾我的家庭是我应该要做的事。
34.我只和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个人比较好。
35.爸妈争吵时,他们会责备我。
36.我觉得爸妈争吵都是我造成的。
37.爸爸或妈妈会告诉我对方的秘密。
38.爸妈会因为我的问题而意见不和。
39.爸妈的争吵常和我做的事情有关。
40.爸爸(或妈妈)对我说他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41.爸妈会因为我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而争吵。
42.我觉得爸妈或他们其中一个人为我牺牲很大。
43.爸妈争吵时会对我发脾气。
44.我觉得爸妈的感情不太好。
45.在我的家中,我的问题最多。

参考文献:
郑淑君(Shu-Chun Cheng), 郭丽安(Li-An Kuo). 夫妻婚姻满意度与其独生子/女三角关系运作之分析研究[J]. 教育心理学报, 2008, 40(2):199-220.
李雪香. 亲子三角关系、感觉寻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友谊质量对中学生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21.DOI:10.27040/d.cnki.ggzdu.2021.0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