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关键字 归因 的文章

贫富差距归因问卷(the rich-poor gap attribution questionnaire)

贫富差距归因问卷(the rich-poor gap attribution questionnaire)
已有的跨文化研究告诉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对行为或事件更倾向于做外部归因,那么,同样是作为中国人,不同社会阶层的外部归因倾向程度有无差异?是高阶层的人更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还是低阶层的人更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呢?Grossmann和Varnum(2011)对俄罗斯和美国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尽管相对来说俄罗斯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国家,但无论在...

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PRFQ)

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PRFQ)
“家长反思功能”(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PRF)由Slade等人在2005年提出,指父母有能力对自己、子女及自己与子女的关系进行心智化。换言之,家长反思功能指的是父母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并且在与孩子持续交互过程中,能够将其当作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想法、感情和思想的人的能力。家长反思功能的提出源自反思功能这一概念...

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 BHS)

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 BHS)
绝望是以消极期待为特征的认知状态,是抑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调节抑郁症和自杀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是包含 20 个条目的自评式量表,此量表的设计目的是测量人们对未来的消极期待程度。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 BHS)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1~...

电信网络诈骗受骗易感性问卷(the Telecom-fraud Susceptibility Questionnaire,TFSQ)

电信网络诈骗受骗易感性问卷(the Telecom-fraud Susceptibility Questionnaire,TFSQ)
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持续高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影响社会安全感。有学者研究发现,民众对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应答行为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受害者甚至存在重复受骗的现象。研究者将该现象归因于个体受骗易感性的不同,提出高易感者在面对欺诈信息时,较低易感者而言更缺乏鉴别诈骗的资源和能力、更偏好情感启发式的认知路径,故而更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反应。在...

特质敌意归因偏向量表/敌意的词句联想范式量表(Word Sentence Association Paradigm for Hostility, WSAP-Hostility)

特质敌意归因偏向量表/敌意的词句联想范式量表(Word Sentence Association Paradigm for Hostility, WSAP-Hostility)
敌意归因偏向(Hostile Attribution Bias)指将模糊情境中他人的行为意图解释为是有意伤害自己的认知反应或倾向,也称敌意解释偏向(Hostile Interpretation Bias)、敌意归因风格(Hostile Attributional Style)、敌意意图归因(Hostile Intent Attributions)等。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