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

认知障碍是抑郁症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BECK等认为,抑郁患者对负性信息的偏向性加工是抑郁症状得以持续甚至加重的主要原因,因为童年时期的创伤体验会使人们产生负性的认知图式,认知图式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便被激活,产生消极自动思维和认知歪曲,使抑郁症患者在知觉、注意、记忆和推理等信息加工方面存在负性偏向。这些负性偏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个体的自动化思维,表现...

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Self-Confidence Scale for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在日常概念中,“自信”在中文中很好解释,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意思,但这一解释的内容与结构比较模糊、笼统,更倾向于认为自信是一种特质性的人格品质。在英文中自信(self-confidence)被解释为相信自己在某件事情上是对的,或者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这个解释稍微明确、具体一些认为自信可以是一种情境性的自我信念。但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自信、自尊、自卑、自...

合作行为操作程序

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的研宄者都认为,共同的目标和个体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是合作的两大要素也是合作产生并得以维持的条件。基于上述概念,胡舒乐在研究中对合作行为的定义为,两个或多个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自愿结合,通过互相协调配合言语及行为实现这个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得到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心理学领域中关于合作行为的研宄范式主要是社会两难情景。社会两难指的是两个或...

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the Ostracism Experience Scale for Adolescents,OES-A)

自从社会排斥(Ostracism)这一概念进入心理学家的视野以来,一直被作为社会接纳的对立面来进行研究。Williams指出,社会排斥会损害人们四种基本需要的满足,即归属需要、控制需要、自尊需要和存在意义感;同时社会排斥也会对被排斥者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多个方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西方心理学家对于社会排斥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实验...

同伴排斥量表(Peer Rejection,PR)

在较早的研究中主要使用社会排斥这一概念,例如Twenge等人(2002)将社会排斥定义为,个体被排斥在社会关系之外导致其归属感需要受到强烈打击,从而产生情绪困扰和认知障碍。还有学者认为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排除在期望的关系或群体之外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进而导致社会疼痛(MacDonald&Leary,2005)。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社会排斥有了更细的划分。...

热门话题

焦虑 中学生 父母 青少年 抑郁 人格 亲子关系 情绪 自我 人际关系 压力 家庭 学生 婚姻 心理健康 幸福 恋爱 教育 人际交往 儿童 爱情 自我控制 职业 认知 情绪调节

热门文章

最新评论

  • 小默鱼: 这个平台真的太好了
  • shugyue: 不得不说,这量表整的是真好啊
  • 鲲之小: 太牛啦,非常需要,谢谢!
  • 观鱼: 特别好!!
  • 罗罗: 感谢,大恩不言谢
  • yy: 已打赏!研究需要!谢谢谢谢
  • 小嘉: 非常有帮助的平台!
  • 111: 太牛啦!居然现在才知道!
  • 韦逍瀚: 量表整理不易,已打赏支持
  • 王菊: 太实用方便啦,非常感谢!!!